戛纳日记Day1: 在电影节谈政治是很平常的事
发布时间:2025-08-09 19:47:10| 浏览次数:
我们将在5月底于本文评论区开奖。抽出1位读者朋友送出戛纳官方双海报明信片。
在蚊虫鲜少的城市生活惯之后,忘记了戛纳期间已经算标志着南法夏季的开始,绿植与海岸丰富的这里显然少不了嗡嗡作响的飞蚊们。夜间挑着台灯写稿,悠闲地开着窗户感受新鲜空气,代价就是午夜后进行一些摸黑作战,所幸很快将它们一一击落。大半周以来第一次没有借助安眠药,想要在正式开幕前测试下自己的生物节律能否恢复正常工作,结果是相较服药睡得更香更沉,令人松了口气。
在戛纳,七点惯例早起抢票,必然是比前一日早上因电脑突发系统更新导致的滑铁卢要顺利,但也称不上盆满钵满,还指望过两日能够随机捡漏。然而睡意残存,临时鸽掉了昨晚我自己提议的早午餐计划,躺下继续昏厥到接近正午,然后打起精神准备正式迎接第7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穿过安检进到可谓电影节的耶路撒冷圣地,戛纳节庆宫,或说主电影宫内,先去地下一层的电影市场散了一圈步,除按国别和地区的展台之外,还有诸多熟悉的公司正在忙碌接待潜在的卖方和其余合作对象。顺便也目睹了些许大家或耳熟能详的国内电影海报。
同样在电影宫地下一层的还有官方单元的周边店,从各种材质各种大小各种颜色的帆布包,到各式各样的化妆包运动包手包,光构图和文字各异的冰箱贴大抵就有十来种,更不用说体恤衫,笔记本,各类杯具。相比于略显寒酸选择局限的柏林电影节,戛纳的周边属实是让人购物欲瞬间发作,全然不顾已经要超重的行李箱,连带着纸张印刷精美的官方刊物一股脑将满满一筐子周边收入囊中。购物袋鼓了,钱包倒是瘪了。
托经验丰富的戴老师的指引,顺便去了位于电影宫四层的专供媒体证持有者的露台区域,眺望着远处的海岬风光,海面上零落的游艇帆船,对侧山坡上的高矮房屋及山顶的埃斯佩兰斯圣母堂,如此心旷神怡的景象会让人短暂忘记电影节即将开幕的忙碌。
天台上还有一处吧台为持证的媒体人免费提供各类软饮,众多海内外记者都在此借阳光补充即将因数日全天候在黑暗的放映厅久坐而大量流失的维生素D,相较于年轻电影爱好者和忠实观众能申请到的三日证和被困在各种偏远放映场次的影迷证来说,戛纳提供给“业内人士”的“特权”可见一斑。
在包括陀螺老师的小分队其余人员都前往德彪西观看开幕之前的经典放映,卓别林的《淘金记》时,我则前往了主竞赛评委的媒体发布会现场:
主席比诺什当然是一如既往地维持其神情自若的自信形象;两位美国籍的演员则也散发出不输主席的好莱坞明星做派,杰瑞米·斯特朗压低着帽檐抱着手搓着自己的戒指;卡帕迪亚沉默倾听时的表情略有冷漠且带有淡淡的怒气,而雷加达斯则显得有些局促和害羞,频频喝水;投向法国-摩洛哥作家斯利马尼,刚果导演哈马迪,和意大利演员洛尔瓦赫的问题并不多;
而备受大家喜爱的洪常秀同志则是左顾右盼,时常做出他经典的用手扶额的姿势来遮挡聚光灯的刺眼,又偶尔似乎身不在场地发着呆休憩,然而他开场时,也是全Kaiyun中国体育官网场唯一一次,回答的问题便收获了满场的笑声:当主持人让每位评委分享作为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评委感受如何心得如何时,老洪拿起话筒用英文向大家玩笑道:“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
正如柏林在被意外换将的卡洛时期所标榜的那样,政治显然是当代电影节上不可回避的话题,也就是离开电影作品本身,离开抽象意义上的艺术价值本身,离开行业本身,围绕着电影的社会性话语问题。绝大部分的问题被抛向了知名度最高的评委团主席比诺什和拿过奥斯卡的哈莉·贝瑞,她们回应了关于女性主义的崛起,戛纳开幕当日同时发生的对于法国演员及制片人,行业巨擘德帕迪约的性侵犯行为的定罪,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对非美国制作的影片征收100%的关税等较为即时的热点话题。
与今年早时,在柏林时高声疾呼的荣誉金熊得主蒂尔达·斯温顿以及近期在纽约林肯中心领取卓别林奖的名导阿莫多瓦不同,比诺什与哈莉·贝瑞的回应中不乏诸多圆场和客套话的成分:当哈利·贝瑞被问到邦德系列重启与是否期待成为历史上首位女邦德的问题时,她表示对于是否应该真的由一位女性来饰演这位经典角色还有待怀疑,她并不确定这是否合适;当比诺什被问及关税相关问题时,她相对温和地表示了特朗普总统显然热衷于“保护”他的国家;而当她再被尖锐地问到是否没有在戛纳开幕当天公开的,由350余位电影人,包括两度金棕榈得主鲁本·奥斯特伦德,戛纳主竞赛入围导演兰斯莫斯,和同样身为本届戛纳主竞赛评委的卡帕迪亚,联合签署的抗议戛纳对于在加沙地区发生的种族灭绝行为,尤其是入围的巴勒斯坦纪录片女主角在开幕前被害,维持的沉默的控诉信上签字时,比诺什显然有些不悦和躲闪,在慌张中匆忙强硬回答道:“原因你其后自然会理解”,她的冷漠回应显然有些惊吓到了现场的记者。当然被问到对于昨日公布的戛纳红毯着装新规,不必须穿着高跟鞋且禁止过于暴露和浮夸的大型衣物时,比诺什和哈莉·贝瑞都分别表示了对这项改变的支持。
离场时,偶然听到身边几位日本媒体在交谈,似乎在抱怨这样的讨论充斥着纯粹的立场,他们并未收获到很多他们想要了解的具体关于电影以及评审标准的信息。诚然,在关于本届评审标准的问题上,大部分导演都老生重谈地高举人文主义的安全牌,关注生活以及生命的价值,并且重申了多样性和个体视角的不同,杰瑞米·斯特朗强调某种意义上的真实,而雷加达斯则看重表达情感与体验的重要,似乎不能从这样的信息中对任何评价结果有所预测。此外全场并无任何来自东亚区,包括华语区的媒体向评委提问。
在见缝插针地一路小跑去购入了双周单元的周边和快餐果腹之后,便是万众瞩目的第7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了。首先在开场时,侧面的大屏上浮现了近期离世的,凭借达内兄弟的名作《罗塞塔》出道便夺得戛纳最佳女演员的艾米莉·德奎恩的身影,向这位英年早逝的女演员致敬。
此后便是评委的集体亮相:一改下午在评委发布会上对加沙话题噤声不发的态度,主席比诺什在开幕式上的演说中简单提及了战争与人质,并呼吁用温柔去化解,算是一次看上去过于温和的发声,缓解了其之前回应之生硬的尴尬。此后法国国民级歌手米莲·法莫亮相舞台,首次公开献唱了她的新单曲《忏悔》,向同样在年初过世的电影大师大卫·林奇致敬。此外必须要继续吐槽法国人的高傲则是,开幕片的媒体场,在卢米埃尔大厅隔壁的德彪西厅,是没有英语同传的,所以对于大部分国际媒体记者朋友们相当不友好。
随着国际巨星“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登台,戛纳开幕式进入了颁发荣誉金棕榈得主的环节,本年度则是由他向马丁·斯科塞斯的黄金搭档,面孔代表了数个时代的美国以及纽约的传奇演员,罗伯特·德尼罗颁发荣誉金棕榈:他早在1976年就跟随着斯科塞斯获得当年金棕榈大奖的不朽之作《出租车司机》来到戛纳,近期更再度伴随这位老伙伴在2023年带着《花月杀手》重回戛纳,其中跨越了近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已抵耄耋之年的德尼罗在获得了众人数分钟的站立欢呼后,在自己的讲说中高声疾呼,对于美国的现状表示担忧,并毫不掩饰地称现任总统为毁坏自由消灭艺术的未开化之人。
老顽童昆汀的惊喜现身立刻驱散了这层让人不快的悲观阴霾,正如外媒所形容,他像是马戏团团长一样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滑稽的语调向大家高声宣告:“第7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然后举起右臂将话筒向地上一摔,潇洒转身,似是致敬下午经典放映的卓别林一般,用身体喜剧一样的神经质步伐走回了后台,全场便在欢声笑语中正式迎接了又一年的戛纳电影节。
近些年来,除卡拉克斯夺得最佳导演的《安妮特》之外,似乎戛纳开幕片总是毁誉参半,甚至大多口碑崩盘,从阿扎纳维西于斯翻拍自日本原版的《丧尸不要停》,到麦温的传记历史片《杜巴利伯爵夫人》,再到去年的杜皮约的《第二幕》,这个福茂专属预留给法国电影的时刻早已不再让绝大部分的媒体和影迷朋友所期待。今年福茂大胆选取了一部带有歌舞片色彩的情节剧,来自法国导演艾米莉·博宁的长片首作:《起程之日》。
博宁的前作也是该部影片的同名短片,曾经在2023年获得过法国凯撒电影奖的最佳短片奖。该片讲述了从出身于法国村落的年轻女主在厨艺节目中勇夺冠军后即将在巴黎开设属于自己的冲击米其林评价的高档餐厅时,在开业迎客的约两周前遭遇的一系列生活上的纷扰:意料之外的怀孕,在家乡经营卡车休息站的便捷餐厅的父亲心脏病再度发作,返回家乡后重遇高中竹马与旧友后复燃的情愫,以及无法调和的故乡与巴黎之间的遥远。
陀螺小分队在放映后更是集体给出了最糟糕的评价,陀螺老师,嘟嘟熊老师,以及戴老师都纷纷打出了一星的超低分。本片在海外的评价也相对毁誉参半,中差评居多:有人认为本片是“一部充满轻蔑和巴黎自满情绪的中年危机电影,满是空洞的俏皮话和令人震惊的煽动”“缺乏特色的伪解放式浪漫喜剧”“过度重复其叙事模式——一次对话、一场冲突、一首歌,让我觉得不太满意”。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本片“令人放松,清爽,耳目一新,是大胆的开幕片选择”“通过一群迷人的演员,唤起离别、希望、遗憾等所有构成生活的元素,不失为一次成功的作品”“地道的法式风味,是一道精妙的开胃小品”。
然而与主流口碑相悖的是,这是一部我个人还算比较喜欢的作品。同样在戛纳首映,作为类似的料理题材,同是法国电影,自然会和两年前在戛纳获得最佳导演的陈英雄的《法式火锅》进行对比。当《法式火锅》沉浸在法国古典的料理文化和其背后所能够展现的生活价值时,《起程之日》回到现代,去以某种方式质疑属于上层以及精英的精致料理以及米其林体系,试图去表达对于法国乡村以及平民阶层的关怀。自左而右自白变粉的字幕如同卡拉OK,夹杂家庭录像的媒介切换,溜冰场的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乐都与女主返回的村落在情节剧的俗气外套下将都市-高雅/乡村-粗俗的本质主义对元历史化,用超越首作般娴熟的调度和质感的调色复古性地没有落入任何危险的角落:怯除家庭合欢或追忆青春或反堕胎的核心主义的大团圆,正如片尾曲/收尾的方糖浸咖啡,一种苦涩逐渐涌上的生活之本,选为开幕片亦是对于衰败的农渔阶层与卡车司机的不简化的关怀,坦诚那些令人反感的粗鄙瞬间,一种不回避的刻画令人欣慰。母亲回不去的意大利/菲亚特房车还是稍显法国中心地将他者文化刻板化的嫌疑,但女主坚定的自我依旧让这部开幕片较柏林选取的右倾嫌疑之作好上万倍。
密集的看片从明日就要开始了,不知道类似的异见还是否会反复出现,但是先要祈祷身体能够顶住,膝盖和肩膀不要太早地向我报警。此外也欢迎大家跟踪收听陀螺老师的播客《对号入座》,来获取来自戛纳的更多情报。我们明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