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亏损500亿里约损失141亿北京奥运会赔了多少?
发布时间:2025-08-07 01:15:54| 浏览次数:
提到奥运会,咱们脑海中肯定浮现出那激动人心的场景:运动员在赛场上拼尽全力,观众们热烈鼓掌,五环旗在蓝天下猎猎作响。
可你想到没有,这场全球盛世的背后,承办国家要花多少钱,又能赚回来多少呢?
网友们一边抱怨“奥运会就是个无底洞”,一边又忍不住询问:咱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呢?
先说说奥运会这桩生意,乍一看,这是个让国家大出风头的好时机,体育、文化、旅游都能借着这个机会飞起来,感觉很划算啊。
其实,办奥运会就像是请全球的人来吃一顿奢华的盛宴,你得花心思搭建场地、请来大厨、准备各种食材,前期的开销可是不得了,得花不少银子。
收入方面嘛,门票、赞助和转播权确实能带来一些收益,但比起那巨大的投入,真是微不足道,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因为疫情的折腾,比赛推迟到了2021年,观众席是空荡荡的,门票收入更是完全没有了。
防疫、安保和场馆维护的开销真是如水般流逝。根据日本官方的数据显示,东京奥运会的总花费达到了154亿美元(大约人民币1000多亿),而收入仅有41亿美元,净亏损高达7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500亿。
这还不包括那些看不见的损失,比如原本希望借着奥运会火起来的旅游业,结果却冷冷清清,商家一个个都愁眉苦脸,根本哭都哭不出声。
再说说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真是亏得惨不忍睹。巴西本想着借着奥运会翻身,结果经济基础太单薄,场馆建到一半没钱了,只能硬着头皮借债继续撑着。
总共花了130亿美元,收入却只有40多亿,整整亏了90多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141亿。
奥运会一结束,许多场馆就不再使用,变成了“蚊子馆”,而债务还得让老百姓慢慢来还,里约的人一想到这一点就头疼。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可真是赚得盆满钵满!那届组委会可够精明的,能用旧场馆就不去建新场子,还找来了可口可乐、麦当劳这些大牌赞助,最后赚了2.27亿美元,成为奥运历史上少见的“赚钱样本”。
镜头回到2008年的北京,那年鸟巢璀璨夺目,水立方波光闪耀。北京奥运会不仅比赛精彩纷呈,开幕式更是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咱们中国人真是拼劲十足,把这场盛会搞得热热闹闹,连外宾都没法找出任何瑕疵。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的直接运营费用达到了193亿元人民币,这里头涵盖了场馆的建设、赛事的组织,还有安保的开销等等。
不过这只是冰山一角,为了迎接奥运,北京可真是下了本,城市建设也是大规模推进:地铁线路一个接一个的开工,首都机场T3航站楼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的道路也是焕然一新、扩宽升级,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超过2800亿元。
粗略算一算,总支出轻松超过3000亿,这个数字一出来,乍一听可能让人心里一紧:这么多钱,咋赚得回来呢?
北京奥运会的直接收入主要是来自三方面:一是门票,二是电视转播权,三则是企业赞助。
根据北京奥组委的报告,奥运会的运营收入达到了205亿元,相较于193亿的支出,多了12亿。
这12亿乍一听不算多,可在奥运会普遍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能做到收支持平还小有盈余,确实挺不容易的。
再说到奥运会期间,游客可是络绎不绝,酒店、餐馆、纪念品店的生意都火得不得了,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要说北京奥运会到底亏不亏,关键在于你的计算方式。如果仅看赛事运营的账面收入,北京赚了12亿,这也算是个小胜利。
可是要是把那3000亿的基础设施预算也算上去,那真的是“亏得连裤子都没了”。
这账可不能这么简单算,那些地铁、机场、高速公路可不是为了奥运会才建的,它们后面十几年都在惠及北京人,推动城市发展呢。
这部分“隐形回报”虽然不能直接换成现金,但对经济的推动效果可是真真切切的。
有媒体直言“北京奥运赚了10多亿”,还特意提到运营收入超支的12亿作为重点,听起来真的让人心里觉得挺激动的。
还有些文章脑洞大开,声称奥运会引发了旅游热潮,提升了国际形象,竟然总共赚了上百亿,听得人心里直犯嘀咕,感觉是不是在胡扯。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此不太看好,他们觉得投进去的3000多亿根本没回本,干脆就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有篇外媒报道采访了一位经济学家,他提到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成本简直离谱。像鸟巢这种超级工程,光是后期维护每年就得花上几千万,根本就没啥经济收益。
还有人说,水立方建成之后,几乎没啥用,一度就闲置了,简直成了个“赔钱货”。
不过,也有媒体不服气,指出鸟巢这些年通过举办演唱会和足球赛事,每年还能赚个几千万,看来情况没那么糟。而水立方也转型为水上乐园,渐渐走上了盈利的轨道。
2008年那阵,中国正经历着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奥运会就像一针强心剂,瞬间把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推到了世界的瞩目之下。
那场开幕式,张艺谋通过四大发明和击缶迎宾的创意,让全世界都瞩目了。鸟巢和水立方瞬间成了北京的标志,连外国朋友都不由得赞叹“中国人真有意思”。
奥运会给北京带来了不少“遗产”,像地铁4号线号线,都是为了奥运会拼命赶工修建的。现在,这两条线每天承载着几百万北京人上下班,真成了城市的生命线。
当年为了接待各国的贵宾,建造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如今已经成了亚洲人流量最大的航空枢纽之一。
东京奥运会遇上疫情,观众全都没了,旅游业也没热起来,场馆建好了却只能闲置。
北京正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奥运会成了助推器,就算赔点钱也能承受得住。
鸟巢最初的造价是43亿,有人觉得这钱花得太多。不过,它建成后不仅顺利举办了奥运会,还接连承办了田径世锦赛、冬奥会的开闭幕式,甚至周杰伦、五月天的演唱会也在这儿上演。每年依靠门票收入和场地租赁费,能进账好几千万呢。
水立方嘛,跟鸟巢差不多,奥运会结束后变成了水上乐园。夏天的时候,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玩,人流量真的不少,逐渐也开始收回成本了。
奥运村当初可是花了不少钞票兴建的,赛结束后变成了商品房,卖得那叫一个火爆,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政府的税收也乐开了怀。
再说了,奥运会那阵儿,北京的酒店真是满得不得了,小吃摊也跟着赚了不少,这些零零碎碎的经济收益加起来,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再看看东京,奥运村倒是变成了住宅区,可因为疫情的影响,销售情况很不理想,开发商们真是一声叹息,亏得不轻。
北京奥运会,虽然说账面上没啥利润,但换来了城市的蜕变、国际形象的提升,还有几代人的自豪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