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冰雪旅游产业升级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4-23 07:30:51| 浏览次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渴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释放压力、提升幸福感。冰雪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体育运动与休闲活动的融合、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使得富有地域性、季节性、民族性的冰雪运动受到人们的关注,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冰雪旅游成为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冰雪装备制造处于冰雪产业的上游生产端,为终端的冰雪旅游市场发展奠定基础,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冰雪运动装备为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应运而生。滑雪文化起源于一万年前的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在新疆阿勒泰市发现的岩洞壁画上出现了人弯腰撅臀、手拿拄棍的形象,岩画中的拄棍被学者称为单杆,人物脚下长条形的物件便是滑雪板。隋唐出现的“骑木而行”(滑雪、滑冰),使用的“木马”形如弹弓,多用松树、白桦树制成,附有绑脚的皮带,中间底部包裹狍、鹿皮,毛茬朝后减少滑行的阻力;配有滑杖,上山用作拐杖助力,下山用作制动器以调整方向。北欧部落留下了同样的滑雪活动遗迹。在瑞典卡夫拉斯克村发现的公元前3200年的滑雪板,前端尖中间宽,中部有4个孔,用来固定绑脚的带子,同样有着类似船桨形状的滑雪杖。
作为冰上运动装备,最早的冰鞋雏形也是用木头制成,冰上雪上都能使用。北欧的游牧民族利用动物骨骼从事滑冰活动,将鹿骨制成的冰刀绑在雪橇上或人脚上。宋代人喜爱的“冰床”“拖床”活动,在木板上铺以轻软暖和的垫褥,两三人坐在上面,由一人拉着在冰上滑行。生活在森林中的民族使用滑雪板追逐猎物,也会将滑雪板连接起来运送捕获的动物。足踏滑雪板于冰雪之上,既可防止陷于积雪中,又可提高行进速度以狩猎、逃避敌人或者迁移。此时的滑雪装备是作为冰雪生态环境下生存的辅助设施,可以看作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古代的实用类滑雪装备比较原始,滑雪与滑冰使用的工具几乎是通用的。
伴随人类对休闲活动的需求,冰雪运动装备不断发展进步。当滑雪不再是实用性技能时,滑雪逐渐成为人们特定生活环境中重要的娱乐休闲与体育竞技活动。人们向往着高山起伏带来的速度与激情,又要在穿行中展示技巧与灵活性,生命安全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一系列变化对冰雪运动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滑雪运动装备为例,滑雪板最开始使用的是木材,质量较轻但却容易受潮变形。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属、玻璃纤维代替木质成为冰雪装备的主要取材。这些材料性能符合体育运动的需求,制造相对简单,但在硬度、耐磨性、使用周期、可塑性及特殊要求方面逐渐与滑雪运动的发展不匹配。新型材料出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使用到装备制造中,质量轻、力学性能良好、可设计性强,更能适应不同雪质的场地,速度稳定,减速转弯更加灵活,能承受时速数百公里的摩擦冲击而不断裂,且在维护保养上也更加方便。滑雪服的使用初衷是运动中防寒、防风、防水,随之对散热性、舒适度、灵活度、运动机能等提出了要求,而新科技的加入又使滑雪服对滑雪速度及动作的完成起到辅助作用。这些装备的发展进步不仅满足了冰雪运动的基础要求,更在性能上逐渐升级,使冰雪运动无论是作为休闲活动还是竞技体育,体验感逐步提升。
成熟的冰雪运动装备制造,扩展了冰雪运动的范畴。冰雪运动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自然降雪量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滑雪运动需求。地域标识较强的冰雪环境造成了冰雪运动时间成本较高,削弱了冰雪运动的参与性。自然环境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安全隐忧,也影响着冰雪运动的体验感。冰雪装备制造,如造雪机、压雪车、拖牵索道、高山滑雪运载装备保障设施等的研发技术日趋成熟。人工造雪机形式多样、出雪量大、造雪时间短,不仅解决了室外自然滑雪条件的不足,也为室内滑雪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冷系统工艺的精进、保温节能效果的优化、场地铺设材质的升级,使室内滑雪场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成为滑雪爱好者的乐园。室内模拟滑雪机作为高山滑雪技术的训练设备,原是用来改善、纠正运动员滑行的动作及技巧,经过不断演变,现已成为零基础爱好者、滑雪发烧友的室内练习设备。室内冰雪运动场地的升级,既避免了旅游者长距离的驱车疲劳,又让滑雪爱好者可以轻装上阵,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高频率运动,打破冰雪运动“雪季专属”的思维定式,使滑雪爱好者充分体验滑雪运动的乐趣。成熟的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使冰雪运动突破了季节、地域、场地等方面的限制,运动形式、训练手段也有所延伸,扩大了参与人员范围,呈现出“四季冰雪”的新格局。
差异化的冰雪运动装备,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以娱乐健身、休闲减压为目的的大众滑雪,要适应现代人生活、文化需求的变化。需求的千差万别,促进了装备的差异化发展。滑雪旅游者年龄层次不同,影响了冰雪装备的设计研发。儿童平衡车加装滑雪器衍生出“滑步车滑雪”,让儿童成为冰雪旅游最小的参与者;雪圈、雪橇、冰上自行车、冰雪坦克等娱乐设备,需要参与者的互助配合,让青少年在冰雪娱乐中体验乐趣、增进交流;室内滑雪设施免去了厚重服装带来的不便,扮演着情感交流空间的角色,让中年滑雪爱好者尽情展示技巧。科技发展带来的装备变革,使滑雪体验更加多样化。由耐候性较好的塑料材质生产的仿真雪毯,通过旱雪技术打破了滑雪只能在低温环境进行的规律;VR技术与滑雪模拟器的集合,让滑雪爱好者既可以穿越在古老的原始森林,又可以翻越在阿尔卑斯的崇山峻岭,尽情感受不同的雪域场景;雪地运动智能穿戴设备的诞生,智能滑雪板、雪杖与手机App关联,可轻易追踪并可视化显示运动者的速度、转弯角度、腾空时间、跳跃高度等信息,更容易进行滑雪技术监控。装备的品牌化营销,呈现出多彩的装备风格,为不同偏好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装备组合。欧洲冰雪装备品牌注重技术、材质的研发,如“空气技术”、航空碳/钛纤维的使用,提升装备的功能性,从而成为竞技比赛中的主流配置;美国冰雪装备品牌专注技术表现,相比之下色彩更加丰富;日韩冰雪装备品牌则关注“运动员的真实需求”,更加凸显装备的时尚性。
冰雪运动装备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不断发展、成熟,到逐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已不仅是功能性的物质满足,更是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体现。结合冰雪旅游市场细分以及消费者需求、文化的差异,提高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强化其在冰雪产业的战略地位,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将会为冰雪产业及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中俄旅游‘两区’建设路径研究”(18GLB03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